【撰文/羅伯特.里德(Robert Reid);翻譯/趙晶瑩】
|
美國幅員遼闊。
任何時候,任何想理解「幅員遼闊」這個詞的真正意涵的人,都應該像查理斯.狄更斯和馬克.吐溫,走出腳下的方寸之地,不停歇地走在路上。1940年代,一群來自紐約的大學生就是如此。這群被稱為「垮世代」的年輕人,在那個熱血而迷惘的年代裡蹺課、玩爵士樂、在冷戰中為自己的權益辯論。接著,踏上了橫跨美國大陸的旅程─追尋新的美國夢,抑或為了尋求刺激、音樂和女人。
假如「垮世代」有信仰, 那麼《在路上》(On The Road)一定是他們膜拜的聖經。這部自傳體小說中,描述多場1947至1950年間漫無目的的公路流浪。去年導演華特.塞勒斯(Walter Salles)將這場旅程放上大螢幕,改編電影〈浪蕩世代〉。
傑克. 凱魯亞克(Jack Kerouac)在書中以薩爾.帕瑞德斯這個角色出現。另一個主角狄恩.莫瑞亞提,這位來自科羅拉多州的小夥子行為乖張,卻總能引起「一陣狂野的美國式喝彩」,他的原型來自「垮世代」中的領軍人物之一尼爾.卡薩迪(Neal Cassady)。「垮世代」的其他重要作家還包括艾倫.金斯堡(Allen Ginsberg)和威廉.布洛斯(William S Burroughs)等。
如今,你能以同樣的勇氣上路嗎?凱魯亞克在1960年的再度嘗試以失敗收場,那時州際公路出現,繞過很多10年前他走過的城鎮。「垮世代」用行動闡釋了什麼是旅行─只要你想,隨時隨地都能出發。跟隨凱魯亞克,漫遊美國5大城,釋放那份流淌了半個世紀的、追逐自由的衝動。
NEW YORK 紐約.旅程起點與終站
紐約是不夜城,尤其在二戰後,蓬勃發展的華爾街成為全球金融力量的代名詞;聯合國將總部設在曼哈頓東河沿岸;著名建築師羅伯特.摩斯(Robert Moses)創造了現在我們熟知的紐約市輪廓。「垮世代」誕生於這樣的城市,大學生們從學校輟學,埋首毒品、音樂、性和文學的世界,以此反抗、逃避這個禁錮著他們、日益囂張跋扈、物欲橫流的現實世界。
小說《在路上》的起點和終站都發生在紐約。故事裡,紐約是一個充滿爵士樂酒吧和小餐館的地方。凱魯亞克就生活在這裡,他藉由書中人物不諳世事的眼睛,旁觀周遭「絕對瘋狂和荒誕的浮躁」,「看它的數百萬居民為了錢而你爭我奪」。在哈林區的爵士樂小酒館中,孕育了現代爵士樂的明頓俱樂部(Minton's Playhouse),夜夜飄蕩著從老派爵士樂發展而來的快節奏咆勃爵士樂(Bebop)。凱魯亞克本人也十分熱愛咆勃樂,爵士號手迪茲.吉萊斯皮(Dizzy Gillespie)還專程演奏過一首以凱魯亞克命名的曲子。這種即興、前衛的音樂形式很快風靡「垮世代」。
然而今天,除了特定爵士音樂節,明頓俱樂部已經不再開放,不過你依然可在紐約深夜的小酒館裡找到往日情懷。哈林區的萊諾克斯酒吧(Lenox Lounge)於1939年開張,比莉.哈樂黛(Billie Holiday)曾在這裡演出。巴貝斯(Barbes)除了音樂表演,還提供雞尾酒和波本威士忌。位於格林威治村的地下爵士俱樂部─先鋒村(Village Vanguard)是「垮世代」最常光顧的根據地。它於1935年營業至今,1960年代,凱魯亞克曾在這裡創作、誦讀過爵士樂詩歌,不過後來他因為不滿高昂的收費,惋惜地認為爵士樂會在這裡自生自滅。好險現在門票價格合理多了,只要750元就能聽到鋼琴家巴瑞.哈里斯(Barry Harris)純正咆勃爵士樂演奏。前年夏天,這位高齡84歲的音樂家在此舉行了為期兩周的演出。
1950年代凱魯亞克就住在距此不遠的西20街454號。當時他只花了3周打字,在一卷黏接而成、37公尺長的描圖紙捲軸上完成《在路上》初稿。2001年原稿卷軸以7200萬元天價售出,2007年企鵝集團(Penguin Group)出版了這部著作的原稿。不寫作時,凱魯亞克喜歡和艾倫.金斯堡無所事事地在十九世紀開業的白馬酒館(White House Tavem)裡閒晃。1953年,詩人狄倫.湯瑪斯(Dylan Thomas)在這裡 飲酒過量而死,讓這家酒館一夜之間聲名狼藉。現在白馬酒館變成西村不可或缺的存在,重新受到當地居民、文學學者和好奇遊客的青睞。
一路跌跌撞撞地穿越美國抵達墨西哥後,《在路上》的故事也憂鬱地走到盡頭。薩爾和狄恩的旅行結束了,同歸爾後的殊途顯得倉促潦草。最後一次相見是在紐約的寒冷冬夜,薩爾從凱迪拉克車窗裡向狄恩揮手告別,目送他轉向第7街。狄恩裹著舊大衣,趕去賓夕凡尼亞車站(Penn Station)搭乘開往西部舊金山的列車,再次獨身穿越那片荒涼的土地。一切都結束了,薩爾坐在哈德遜河邊「破舊的碼頭上」,看著夕陽西下。
究竟是哪個碼頭不可考,也許早已不復在,也許藏在今天的哈德遜河公園(Hudson River Park)。公園裡建了長長的自行車道、兩個景觀碼頭和零散分布的咖啡館,傍晚時分尤顯美好。也許今天還有人就像薩爾那樣,在這裡「望著紐澤西州狹長天空」,彷彿看見了「這塊不可思議的粗獷大地浩浩滾向西岸,感覺到它的條條大路,以及在這廣闊土地上築夢的人。」
※ 延伸閱讀:
‧ 陽光‧草皮‧搖滾樂──陳德政永無休止的音樂祭旅程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孤獨星球》Issue22(2013年8月號)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