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撰文/謝光萍】

 

東海.跟歐船長狙擊小管

 

走在沙港村的巷弄間,老宅木門前,幾位長者們坐在自家門口,隔巷對喊話家常,時光彷彿靜止在某個遙遠的年代。咾咕石打造的房屋與牆垛,無聲訴說了島嶼與海洋的緊密羈絆。咾咕石是珊瑚礁石灰岩,缺乏資源的澎湖人從大海挪用,雖然貌不驚人,卻能擋禦惡狠狠的北風。澎湖有句諺語:「要娶某,先擔3年咾咕石」,指男人結婚成家得先花3年,從潮間帶挑回足夠的咾咕石建造新房舍,咾咕石對澎湖日常就是如此重要。

澎湖縣花天人菊燦爛綻放。(攝影/郭文國)

 

有堵灰撲撲咾咕石牆特別不一樣,它搭配了陳舊的彩繪海豚,展現沙港村與海豚的淵源。沙港村以前被稱為海豚村,農曆年前後,海豚會乘著海潮、追逐小管等洄游魚類順道造訪沙港,澎湖人叫海豚「海鼠」,認為牠們是「海龍王賭輸的」(意思是天物)要給老百姓加菜,員貝和沙港的漁民會合力圍捕,但隨著保育觀念興起,沙港村圍獵海豚早已成歷史。

 

想當年,全村居民都在「土地公前」分享海豚,凝聚沙港村民的社區認同。不獵海豚,小管仍在,釣小管變成沙港村人潮聚集的原因。沙港碼頭前面的活動中心齊聚了數十名遊客,天候不佳,太陽沒露臉,大夥仍不減興致,一邊猛塗防曬、吃暈船藥作足準備,一邊不忘左顧右盼,熱切等著船長到來,準備出航。

 

「大家好,我是黑嘛嘛(閩南語的『黑』和姓氏『歐』諧音)的黑船長。」歐振昌船長以幽默的玩笑開場,紓緩了大夥兒出海的緊張心情。經過冬、春兩季仍褪不下的「黑」膚色,也許比什麼都更能說明他是身經百戰的漁夫。與其稱他歐船長,歐振昌更喜歡用討海人稱呼自己,這個「職稱」才夠貼切地說明澎湖人對海洋的敬意與謙卑。

 

討海,意味著向海洋討一口飯吃。澎湖是台灣第一大離島群,共有90座大小羅列的島嶼,陸地面積雖然只有127平方公里,海岸線卻達320公里長,十六世紀時葡萄牙人來到東方,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,島上住著許多漁民,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,靠海維生是澎湖人的美麗與哀愁。

 

歐振昌在浪尖上討生活超過50年,7歲起就開始駕小舢舨,帶著漁竿隨父親出港垂釣青嘴、石班。他很快就學會所有討海人應該具備的技能。而且,不像父親偏好慢條斯理的釣魚,他喜歡挑戰高經濟價值的漁獲,曾捕獲277公斤碩大劍旗魚,見證過那個滿艙小管、土魠的豐收年代。

 

1980年代他應來訪親友之邀,出船招呼大家體驗「夜釣小管」,沒想到這種帶點地方文化野趣的活動大受歡迎。緊接著,漁業枯竭危機讓海上戰友紛紛退役,漁船數量銳減。1995年他抓住海岸觀光解禁的契機,在台灣本島與澎湖來回跑了2年行政程序,率先拿下澎湖第一張合法娛樂用漁船執照,自此歐船長變成每年澎湖數十萬旅客眼中的大明星。

 

「其實那時候母親很反對,好好的船長不捕魚,還要東走西跑摸這些有的沒的。我就是不服氣,為什麼台灣本島既有法規,我們澎湖人不行。」歐船長談起往事仍有些忿忿不平,但這澎湖第一張合法娛樂用漁船執照,卻開啟了菊島釣小管的休閒漁業風潮。

 

初夏到中秋之前,北風尚未取得優勢,歐船長帶旅客體驗討海人的生活,用歐船長的措詞是「當一天艱苦人」,名為東海休閒漁業,分成兩個部分,白天隨潮汐變化,進行退潮牽罟、漲潮海釣與浮潛的東海一日遊;晚上則是夜釣小管。

 

在中屯風車轉啊轉的目送下,我們搭乘新自立一號離開沙港碼頭找小管行蹤。小管是洄游生物,出沒於當日漲、退潮交會的海流處,而這條海潮交會線每日漂移。要知道漁場在哪,聲納與尋魚器等科技設備發揮不了多大功用,憑藉的是數百年來澎湖漁民以時間經驗及先民智慧沿襲的技法。許多空艙回港的挫敗,與真槍實彈經驗,讓歐船長今日得以抬頭挺胸,在滿船遊客前大談小管的種種學問。

 

夜幕低垂,小管船在歐船長選定的釣點停機,北風在夜晚更強悍了一些,顛簸中船上的發電機伴隨浪聲作響,24盞小管燈一齊點亮夜空。這探照燈可是正規小管捕撈漁船的規格。閃亮燈火織就的陷阱,等待趨光的小管群自投羅網。

 

船長發給每位遊客釣竿,玻璃纖維釣繩上垂綁著日本進口的螢光假餌。探照燈照射加上晃動,小管會誤認假餌是游動的小魚,追逐上鉤。工作人員講解如何把誘餌垂入水中20公尺深, 再搖晃緩拉升5公尺,接著每20至30秒,往上拉一下,如果有反抗的力量,就是小管上鉤,此時要輕扯魚餌上的倒鉤,將小管勾住,讓小管咬得更緊再慢慢拉上來。船舷兩側,摩拳擦掌的遊客,紛紛開始揣摩小管咬餌的光景。

 

歐船長示範甩竿入海,瞬間白透嫩粉紅的小管就上船了,若非他內建「魚達」,就是小管是被發通告的臨時演員。「怎麼樣,叔叔有練過的喔!」歐船長笑說,引來一陣歡聲雷動,向討海人的真功夫致意。

 

我運氣很差,釣桿毫無晃動跡象,無法享受被墨汁攻擊的上鈎快感。遇到連續5年空手而返、這趟再次「重修」夜釣小管的情侶,本來想互相取暖,不料人家立刻有所斬獲。釣竿空空,肚子可不能空,大家的收獲立刻作成小管生魚片,清甜滋味與奇特的脆口感,擄獲了所有遊客的心,剛剛嚷著不敢吃生魚片的遊客,在工作人員勸食下嘗了一口,接著筷子動得比所有人還勤。

 

過去的菊島,小管的豐收宴饗無數饕客,溫飽許多漁家。就漁業署的統計資料來看,光2000至2010這10年間,澎湖小管的收獲僅剩不到3成,產值想當然爾銳減。當漁業枯竭,澎湖漁民的未來變得艱困,夜釣小管這樣的休閒漁業轉型,燃起了澎湖漁業一絲曙光,一樣的澎湖漁火,點亮了不同的風景。

 

完整內容請見《孤獨星球》Issue22(2013年8月號)】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《孤獨星球》 的頭像
    《孤獨星球》

    《孤獨星球》國際中文版

    《孤獨星球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